top of page

愉快學習的由來
很多人初時學鋼琴時都抱著熱誠和喜歡的態度學,隨時間愈長,那滿腔熱誠都跑掉了。 繼而漸漸失去興趣,最後放棄學琴。 言而,成功學到8級或更高級的學生都有共通點就是自發性練琴, 對鋼琴熱誠,有目標的付出,充滿期待和盼望。 可想言之,成功學琴的關鍵在於自發性,熱誠,期待,有目標的和...


課堂設計的黃金3角
學習動機的原素: 誘導學生投入 學習內容緊密集中在1~2個學習目標 流暢的教學節奏 挑戰: 3個層次的難度, 賦予學生3種心理, 3種難度的平衡,才能持續學習 從教材分3類難度, 3類難度代表3理心理。 困難:具挑戰性, 目光放得更遠, 需一段長時間才能完成 ...
個案分享3 與家長合作
學生S小四時考4級卻失敗了。後來轉來跟Tim Sir。因坊間老師教學參差,她籌備考試這年只彈3首考試歌。因此她的sight-read視奏很差,2級也不如。 後來Tim Sir安排她學回視奏應有的習慣、技巧、思維,1年後視奏回到了相當的水平。上了2年課我建議她考5級,不想感覺...
個案分享2 重拾興趣 家人壓力
學生R 4歲時已開始學琴後來初小時是因為興趣和缺少練琴而停學。小學時他是名列前茅的尖子,曾考獲全級第一。在2012,於小五時跟Tim Sir學琴。由於他太久沒練琴,所以如同白紙般的新學生。Tim Sir先從視奏技巧和認音基本功著手,配合趣味的曲譜,約一年左右他的自信很快就重...


個案分享1 重拾興趣
認音與興趣相輔相承 學生M在2011年 K1 升K2的暑假開始轉跟Tim Sir 學琴。之前在屋苑附近的琴行學琴。原本是個很喜歡彈琴的小朋友,學了半年後漸漸失去興趣。於是他媽媽開始擔心,後來從先生的朋友口中得知了Tim Sir的愉快教學並認同,便從朋友轉介了給Tim...


愉快學習
學琴初時(1-2級) Tim Sir留意到市場上很多學生早期攻於考試及比賽、後期無心學琴而最後放棄學琴。 Tim Sir發現主要原因是學生失去了學琴的興趣。 因此Tim Sir提出學琴初期應用愉快學習,守護並陪養孩生興趣。運用學習興趣,成為動力驅使學生面對合適他們程度的挑...
建立自我學習系統
所有時期的學生 學習,不論是學琴還是學語文數理;填鴨式教學法只能複製學生的能力而不能發輝學生的能力。 Tim Sir 希望學生能自主學習以及延展鋼琴課於課外時間,因此建立學生的自我學習系統是必要的。 學習離不開「問題」和「解難」。透過愉快學習,我們已陪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3種難度的意義
Tim Sir 認為揀選樂譜時要考慮學生能力。 難度太高的會削減學生好不容易建立的興趣, 可是太易表現沒有難度,或是已掌握了。如長期只彈容易的亦會削減興趣 所以選才方面對,Tim Sir會選1首難,幾首適中(只有1個學習重點或是要挑戰的地方)及一些容易的,可以立即彈又不會有...


把握K2前學琴
學鋼琴的最大條件就是要手指夠力按得下琴鍵,繼而是興趣。一般小朋友都在K2時手指才發育得較硬能按下琴鍵。入讀小學前是學琴的最佳階段,因為這是最為空閒的時期能讓他們每天練琴。是他們與鋼琴的蜜月期。入讀小學後,學生開始要承受較大讀書壓力,功課和補習班都令他們時間不夠用,繼而較大機...


如何教授正確的手形
很多家長認為如「小時候用錯了手形來彈琴,將來便很難矯正」,這個想法是錯。 首先我們已在上一編文章帶出,「弧手形」或是「較平手形」是按音樂需要而用,沒有正確的觀念而是合適與否。 弧手形的做法有如握鉛子筆簡單。如果你現在身邊有筆狀物,也請你一起感受握筆的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