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難度的意義
- Tsang Tim
- Jul 8, 2018
- 1 min read
Tim Sir 認為揀選樂譜時要考慮學生能力。
難度太高的會削減學生好不容易建立的興趣,
可是太易表現沒有難度,或是已掌握了。如長期只彈容易的亦會削減興趣
所以選才方面對,Tim Sir會選1首難,幾首適中(只有1個學習重點或是要挑戰的地方)及一些容易的,可以立即彈又不會有任何壓力。
巧妙地運用3種難度可以互補長短。
Tim Sir 認為難度高的可以讓學生窺探進步的空間。
對於困難的歌,Tim Sir不會要求要所有音都準拍子、音準、流暢。
Tim Sir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自身能力不足的體驗和鼓勵面對困難是不放棄的堅持。最終不用完成也沒有關係。
困難適中的是學生有部份是掌握的及小部分是不太掌握或是新學的,
這樣才有學習的需要。另外已掌握的部份可以給予學生信心面對挑戰部份。
容易的歌是要讓學生享受獨自駕馭一首歌的快感、自主。
因困難和挑戰會造成興趣削減,容易的歌能賦予成就感從而再次刺激興趣。
所以有些學生總是把同一首歌彈10多次,一般情況這都是他們曾經練習過而又很熟悉的歌。請家長不要渴止他們。因為他們正在治療自己,這是一種必需的行為。當他們在重覆地彈至滿足為止便能推動下次面對挑戰。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