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自律

  • Writer: Tsang Tim
    Tsang Tim
  • Jul 15, 2019
  • 3 min read

自律的意思是自己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能有規律地安排活動如練習,溫書並如常執行。

自律是整個小學階段完結前必須學好的一環。

雖然從幼稚園開始學校教育已經教小朋友要自己穿衣服,如廁, 執書包, 吃飯, 但到小學時,總有些事情還未能自律去做如執書包,溫習等。。。

到了小學,不等於會自動都懂得自律, 不過在小學較嚴厲執行的是不自律的後果。 例如 欠交功課,忘記做功課, 忘記帶東西, 返學遲到, 之類會被罰,因懲罰而明白不自律的後果,因此必須要自律才能避開處罰。 相對地,幼稚園時倘若不帶文具,老師不僅不會處罰還會有準備, 所以幼稚園難以學習自律。

到了完成小學時,大部份學生經過6年的訓練,較成熟的會在小二前已自律地放學後完成功課。 較晚的5年級左右。 情況更壞的到初中時才能做到。 

自律對於不論學業或是學樂器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若學生能自律地溫習和做功課, 那麼這個學生自律地練琴也是他能力內。 若學生放學後不能獨自完成功課, 那麼他的自理能力一定是較弱。 若不能完成基本的學校功課, 怎麼會自律地練琴,就算他回家立刻馬上練琴,丟棄功課, 此時主次不分也稱不上自律。

所以用不自覺去練琴來衡量學生沒有興趣學琴, 這個指標與興趣是沒有直接關係反而與學生的自理能力有關。

可能你會說有興趣應該會多練習才是, 可是不要忘記練習有一半是辛苦的,因為不掌握所以才要練,所以不能用睇電視的興趣和彈琴的興趣相提並論。

總結, 自律是一個大課題橫跨幼稚園至中學, 

由3歲到10多歲, 而自律是一個長期目標並不是你一句話,一句責備便能成就,都花上 多少年來陪養,所以學樂器的切忌用自覺練習來當標準。就算是成人學琴,也不會自覺練琴,所以這個指標不準確。

自律有部份是來自懲罰, 有部份來自慾望。

例:溫習

有多少個學生會因不溫習而被罰,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會主動溫習。 但很多學生會因為遲到而被罰, 因此盡可能不遲到。 我們可以看到環境因素中, 嚴格執行懲罰行為是很重要。 有些家長會覺得學生奉旨或必然要自律,這樣的情況下已抹殺了教育的角色,成長的過程。 某程度上是家長太自以為是,忽略了學生的成長。

自律溫書有一半可能是怕被同學比下去, 另一半是想看到自己高分後的結果,可能是被獎勵, 被枱舉之類。 這種階段比較是像小四左右, 開始有了很強的自尊心, 各人性格、能力發展漸漸成熟。

鋼琴家李雲迪、郎朗、李嘉齡的成就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他們到後期才開始明白,那時才叫自律地練琴。如果在他們幼時用自律來判斷他們的興趣, 那肯定他們都被否定了。 

所以若你想他自律地練琴,請給予耐性,容許他循自己的速度成長,而不是在旁鼓躁不耐煩。

 
 
 

Comments


  • Facebook

96339841

沙田大圍積信街大圍村第5街1號A(傅師傅甜品旁)

©2018 BY TIM SIR STUDIO 鋼琴教室.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