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授正確的手形
- Tsang Tim
- Jul 8, 2018
- 2 min read
很多家長認為如「小時候用錯了手形來彈琴,將來便很難矯正」,這個想法是錯。
首先我們已在上一編文章帶出,「弧手形」或是「較平手形」是按音樂需要而用,沒有正確的觀念而是合適與否。
弧手形的做法有如握鉛子筆簡單。如果你現在身邊有筆狀物,也請你一起感受握筆的累。

要知道握筆是很簡單的動作,大人和小朋友都會,但為何小朋友不願做。
我要告訴你無論是成人學生或是小朋友,他們都能立時握筆,
但如果握筆的時間長了,手是會累的,因此他們都選擇了用「較平的手形」來彈。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會用「弧手形」。
只是他們認為未有需要用「弧手形」。
因為初級一般而言不會要求度彈快,
手指亦可能很遲鈍未能快,
那麼「弧手形」對他們而言是多餘的。
在教學上Tim Sir 會不定時要求他們嘗試用「弧手形」彈一首歌(不是全堂都用,只是很短的時間),
確保他們是懂得用,並且習慣「弧手形」的累。
但我們必須要記住手形只是工具,並不是學習目標。
最終的目標是要彈好一首歌,很多坊間老師家長都錯誤地執著「弧手形」,
因此削減了學生寶貴的學琴興趣。
Tim Sir 認為學生必須要明白用「弧手形」的需要學生才會自發性地用,
另外Tim Sir 認為學生需要有「判斷什麼情況使用手形的能力」和「隨心轉換手形的能力」。
(音樂不會一整首快,總會有、快、慢、舒情、激昂的時候)
因此透過表演、比賽、考試是讓學生明白使用「弧手形」的需要。
因為這些情況學生會認真地克服「弧手形」的累。
而預備這些項目一般長達半年以上,有充足合理的時間讓學生自然地克服「弧手形」的心理障礙。
Comments